规划计划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信息公开栏目 >> 规划计划

“十三五”规划简表

添加时间:2016-10-27 浏览:

 单位名称: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

办学定位:

以国际航运物流类专业为主,现代服务类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同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。学历教育、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。主要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培养航运物流业、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
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:

1)生源减少与新建本科(含独立学院)向高职本科转型给高职专科院校办学带来严峻考验,高职专科院校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,招生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。

2)校企合作、产学结合一头热现象仍然比较突出。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,办学活力不足;校企合作的内容、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。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,影响社会服务内容和水平。

3)学校内涵建设还需要不断夯实。市级品牌特色专业、精品课程数量偏少,强势专业特色不明显;有社会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领军人物不多,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,严重制约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。

4)办学资金制约。学校目前招生指标偏少,对单纯靠学费进行内涵建设的学校,发展受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愈益突出。

发展目标:

总体目标  立足上海,面向长三角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,加强内涵建设,加大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力度,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全面提升办学水平。

具体目标  在校全日制学生规模发展成 3000人左右,继续教育2000人左右,社会培训2500 人次;增设符合产业升级及社会需求的新专业(专业方向)3-5个,新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,校级品牌专业4个;新建设校级精品共享资源课10门;新建校级实训基地1-2个;培养市级教学名师1-2人,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-2 个,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-3个;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5-8 个;扩大校园面积80-120亩。

主要指标:

(一)提高人才培养质量(深化教改)

(二)建设一流师资队伍(人才强校)

(三)提升服务产业能力(专业建设)

(四)创新办学体制机制(服务社会)

(五)提升信息应用水平(信息化建设)

(六)服务终身学习社会(继续教育)

(七)多元化培养人才(对外交流),

(八)重视招生就业工作,全面落实目标责任

(九)构建和谐育人环境(校园文化)

重大任务与举措

1.进行“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”和“证书认可双证融通”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到十三五末,建设中高职贯通试点专业5-6个,专本对接专业2-3个。

2.“双师”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0%以上。每个专业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、培养35名骨干教师、聘请23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;引进高层次人才,2020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70人,专职教师达到120人,高级职务岗位数达到40%,硕士学历教师比例达到55%,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%

3.推进品牌专业建设。形成以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为龙头,旅游(酒店管理)、汽车检测与维修、会计3个校级级品牌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;强化实践基地建设,校内实验实训建立开放式管理平台,按照学校、院(系)及专业群(大类)三个层级统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;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。

4.完善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,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行业组织;校企共建实训基地、技术服务和产品(技术)开发中心、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;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;加强面向“中小微”企业的技术研究、开发、推广和服务,积极承担在职职工岗位技术培训、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以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,争取平均每年培训500人次左右。

5.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,发展信息资源的建设、集成和有效利用;推进数字图书资源,数字教学资源等信息资源建设;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,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。

6.继续办好专升本教育,进行专转本、专接本试点,做好成人专科继续教育;建设学校终身教育体系,开展面向社会的企业员工及社区居民、进城务工人员多种形式的先进制造技术普及教育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社会培训超过2500人次左右,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1500人次。

 7.加强与市内同类院校的合作与交流,开展中高职衔接中职校的对口支援工作;增强学校的国际合作能力,多形式继续开展与境外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;利用学校专业优势,深化与韩国大元大学等的合作、交流、游学等;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,推进双语教学的课程、教材建设,培养高素质、外向型、技能型的专业人才。

 8.创新招生工作思路,组建精干高效、专兼职结合的招生就业队伍,落实目标责任制;逐步开展面向西部地区招生工作,扩大中西部地区招生;继续做好创业教育,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,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教育队伍,培养更多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创客;进一步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,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,稳定毕业生就业率。

 9.引入企业文化,建设专业文化,形成内涵丰富、外延清晰的专业文化,高度重视高雅文化进校园;营造竞赛文化,强化校园文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渗透,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。